年轻人的事
条评论曾以为,自己心硬如铁,生猛如虎,只会憧憬,不懂怀旧。近来却越来越容易感动,听到《这个年纪》这首歌,幡然醒悟,以前太年轻。
最近看了不少电影,确实有几部相见恨晚。看了十多部,至今一部影评都写不出来。不是不想写,百感交集却无处下笔,也许是写了太多说明文。这些好电影还是推荐大家亲自体验一番。
不敢亵渎天物,本着不剧透的原则,谈点个人感受。
「Dead Poets Society」(中文:死亡诗社)
看完之后,当即判定,必须给十分。从头至尾的感动,偏阴暗的画风遇到青春的靓丽时,润湿眼角,心潮澎湃。片中,年轻人那股活力让我嫉妒,稚嫩而时刻激情,这才是青春啊。
看到微博上有探讨青年界限问题,港澳台地区 10~24 岁定义为青年,顿时有点危机感,定义倒不重要,重要是提了个醒,别在一天天想「长大后……」的美梦,岁月蹉跎,断不能徒徒浪费大好年华,嗯,十一旅游去,哈哈。
「It’s a Wonderful Life」(中文:生活多美好)
万万没想到,1946年就能拍出如此作品。对人生价值深刻探讨,纵在七十年后,仍发人深省,让我思索「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,如何界定成败?」。
想到自己,命运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多么是多么的幸运,可以没有任何包袱的去践行自己的理想,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。身边不少朋友说羡慕我跟女友能一起在外无所顾忌的打拼,其实这不过是一条人人都能走的路,一条不算安逸的路,自由是需要代价的。
世界只有一点永不变,就是变化。看到《茶书》里谈到,「生活的艺术,就在于时时顺应环境做出变通」实在精辟至极。
谈谈电影吧,有远大梦想已是难得,但为了他人利益而敢于放弃自己梦想,又是怎样一种境界?这是「超我」?想起袁腾飞谈「偶像」,他崇拜岳飞、文天祥、黄继光,因为他们做的事他也许永远做不到,所以崇拜。岳飞、文天祥、黄继光身上的品质也已经超出「自我实现」的范畴了吧,这超越生命的品质,究竟是什么?
「Gattaca」(中文:千钧一发)
I never saved anything for the swim back.
你的极限,也许只是你思想的局限。看到文森在海边拿石头海藻搓身上的皮屑时,仿佛看到蛹破茧成蝶时的痛苦,但前者的茧是人类等级制度。这部作品,让我找回了曾遗失的,破釜沉舟的勇气,也让我窥到了成事的秘密。信念,能超脱肉体束缚。
「饮食男女」
好电影,令人回味无穷,忍不住细细品咂。生活,如一桌佳肴,但其酸甜苦辣不是依你的口味而定,你能做的也许就是勇于品尝你向往那道菜,不管别人如何评判。
东方人的文化,温婉含蓄意味深长,绝不败于西方的锋芒毕露。
「The Usual Suspects」(中文:非常疑犯)
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。最高明的谎言,大概是你知道的为真,不知的为假,最后你却信以为真。
常被电影感动的稀里哗啦,思考不是看的好作品概率高了,而是自己变得敏感了。之前阅历匮乏,太多东西看不明白,这么想,以前必错过不少好电影。
联想到,有些耳顺之年的老人,动不动会哭的像个小孩。之前感到好奇,现在想明白,小孩哭多是觉得委屈,老人哭多半是感同身受,情不自禁。
人这一生,从出生开始,在心智独立明白「我」的存在时,心里只有「我」,此阶段任性而无畏。慢慢长大与世界建立越来越多的联系,心中装进家人、朋友,同学……如果有一天,心里装下了整个世界,那时心中的「我」变得十分渺小,开始悲天悯人,那境界大概就是心怀天下吧。
每部好电影都是一场别味人生,如想真正享受其美好,需要暂时放弃冷静的、旁观者的小聪明,沉浸其中,跟随主角来一场精神旅行。
-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boz.com/p/f52a.html
- 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3.0 CN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