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长江图」一定有很多人爱你
条评论一定有很多人爱你,我也爱很多人。
水墨画卷,开阔江景,水汽氤氲,更加朦胧的是电影所讲述的故事。看过第一遍感觉美,但总感觉影片中应该有一个完整故事,只是碍于讲述方式,未拼合完整。一周后,第二遍才感受到无与伦比的魅力,第一遍关注剧情而错过太多细节。
算是理出了一个脑洞大开但连贯的剧情,也欢迎各位的想法一起探讨。
「长江图」诗集是谁写的?
高淳?上一世的高淳?高淳的爸爸?祥叔?安陆?先说答案,高淳的爸爸。为什么?
首先采用排除法,不是高淳。虽然,高淳也爱读诗,写诗,但他对长江图十分陌生,且诗集写于1989年冬,23年前的高淳还是个孩子。更有说服力的是导演细心的留下了高淳的笔迹,看「物」字写法区别,觉不是一个人,此纸条也交代了现在是2012年冬(右上角)。
上一世高淳?假如有上一世,是谁放在船上的?上一世的他又是谁?不可知。
祥叔?导演依然留下了祥叔的笔迹,大家可以看下「有」字与长江图的笔迹差别很大。
安陆写的?「长江图」的写作顺序是从上海到宜宾,而安陆的轨迹是从长江源头走到上海。宜宾 三码头,高淳幻象中看到的一幕是长得跟他一样的人递给安陆的一本「长江图」,而安陆是从第一篇开始读的;在江安涩岗,晚上高淳听到「下面,请听诗朗诵,表演者安陆……不许糟蹋我的诗」;
有个疑点是,鄂州观音阁,安陆在擦拭的「长江图」是有空白页的。此时的长江图是新的白色的,也证明了与高淳所在时空的不同。
那么为什么是高淳的爸爸?
高淳的爸爸爱读书,从船上的书的年代可以知道。他爸爸绝对是个文艺青年,还会雕刻,扫把上雕刻的鱼活灵活现,祥叔自愧不如。仔细看高淳的笔迹与「长江图」笔迹有几分相似,可能受他父亲的影响。当然更直接的证据是,与安陆的对话中,和环境中长得的像高淳的人。
高淳的父亲从年轻到老都在船上,正如观音阁的诗
两岸城市都已背信弃义
我不会上岸
加入他们的万家灯火
安陆的一生是怎样的?
导演的故事从高淳的视角,从上海到宜宾的顺序,讲述了安陆从长江源头到上海的一生经历。
安陆的爸爸为了修行,抛弃了安陆的妈妈和她。安陆长大后开始顺着长江一路修行,在 1989 年冬,遇到了高淳的爸爸,拿到了其诗集「长江图」,两人陷入恋爱。
之后江安攀岩,在涪陵寺院拓过字,在丰都陪闺密去寺院求佛,在宜昌山上、鄂州观音阁苦修过,在彭泽小孤山寺庙修行,遇到了追求者红卫,某年等待高淳的父亲(影片中用高淳代指),高淳的父亲却未上岸,最终与红卫结婚,并在铜陵和悦洲定居。但依然与切不断对高淳父亲的爱恋,婚外情败露,红卫在当天晚上心乱如麻,就像他临终前看到的天窗的一幕,然后割腕而死。
在荻港万寿塔,与和尚辩难,谈论「什么是罪?」,「有没有可能一个罪人却有着高贵的理想?」,「佛能展现神迹吗?」
在南京小洲,将红卫的尸体抛入江中,良心深受拷问,感到或者的无比痛苦,「告诉我,未来是什么样,告诉我,我就不用再活一次了。」
在江阴黄田港的小屋旁,开始做一名肉身菩萨,当然,此时她依然在修行,从枕边的「佛教念诵集」可知。
最终,上海海上普度众生。
安陆代指什么?
安陆的母亲是医生,葬在长江源头。似乎象征着过去的长江,长江像母亲一样哺育并净化着大地,但她已经死亡。安陆是新的长江,不像母亲那么庄严,而是将身体无私的奉献给充满欲望的现代人。
高淳何时知道安陆的名字的?
在上海时,拿望远镜只看到了船震和未带胸罩的女人,并不知道她的名字,直到江阴黄田港云雨后,才得知安陆其名。以后再遇到她才喊她安陆。
关于商人的故事
在彭泽小孤山,高淳说「我想留在这里。」安陆并未表露出惊喜,因为她已有家室,一番云雨后就是二人分离的场景,快速、讽刺。而此时,又讲述了民国商人的故事,也算批判男权社会吧,无论谁做男人都是这么无情。
关于信仰
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桥段,由于自己偷情而丈夫自杀后,安陆充满愧疚与罪恶感,她开始更深入的思考信仰,怀疑信仰。
神迹是信仰的死敌。佛说不依靠神通,有了神通显现,那么信就不是信仰,而是谋利或者恐惧,真正的信仰就是在没有神迹时的坚定的相信。
结尾
23年前安陆的故事,从楚玛尔河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到了上海。
23年后高淳的故事,从上海逆流而上到了楚玛尔河。
为何安陆永远沿着长江,因为「安陆永远在你身边」。安陆的爸爸,最终也回到安陆母亲的身边。
高淳的一个回眸,从楚玛尔河回望长江的历史变迁,而安陆在上海,长江这头也默默的注视的长江,承载无数爱恨的滚滚江水。
- 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wenboz.com/p/e961.html
- 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-SA 3.0 CN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